在“大健康”理念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受到广泛关注。职业标准、职业内涵、从业领域、产业模式、能力建设等内容渐趋明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慢性病为代表的第二类疾病已经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并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 应对这些新的变化,必须丰富卫生人才战略的内涵。从调理为主到预防为主,从管理疾病到管理健康,健康管理理念凭借其在节省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服务模式等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可能性,逐步深入人心。与此相应的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也受到关注。
9月16日,在2010'中国卫生人才发展论坛健康管理商业模式与人才培养分会场,来自教育、医疗、卫生行政、保险、体检等领域的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健康管理涉及的相关问题发表看法。除了主题演讲、专家讨论、互动论坛之外,分会场还就“全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联盟”、“中国健康管理师联盟”的筹备工作展开了自由讨论。 从分会场传达的信息不难看出,有关各方正在携手推进中国健康管理人才工程。健康管理专业人员有望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一显身手。
新理念
健康管理作为服务行业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其早在欧美风行,之后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我国,健康管理尚算刚刚起步,但已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题为“健康管理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口有三大特征:一是我国人口已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二是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7%,根据WHO定义,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三是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将逐渐下降,50年后劳动力将出现匮乏。而贫血、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则是中国劳动力面临的主要健康危机。 陈君石强调,开展劳动力人口健康管理是保护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可以有效节省医疗卫生资源的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介绍“‘健康中国2020’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时,也表达了相同的理念。他指出,贯彻“预防为主”是实施“健康中国2020”的主要原则之一。 据王陇德介绍,“健康中国2020”具体目标第10项为: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医学转化和医学整合战略。其指标为:到2020年,被国际引用医学科技论文数量进入世界前五位,重大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所有重大疾病成熟适宜技术普及到乡镇卫院;城乡居民医学科学知识普及程度达90%以上。“健康中国2020”具体目标第11项为: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其指标为:2020年,健康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与健康相关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大幅提高;推进健康管理、养老保健、老年护理等产业发展。 可见,健康管理更广泛或者说更高层面的内涵,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即通过面向全体国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鼓励和帮助个体积极参与,提高其自我改善健康水平的能力,强化其健康风险意识,引导其采取积极行动,并整合相关的技术、经费和制度保障资源,由此大量节省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国民健康生活质量。
不难看出,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将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新职业
其实,几年前,健康管理理念已经在我国催生了一个新职业,那就是健康管理师。 2005年10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健康管理师”新职业,根据部门分工,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该职业的鉴定管理工作。这标志着一个新职业的诞生。 依照职业定义,健康管理师是指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看成是健康管理师的主要服务领域。 新职业的设定,极大地推动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据陈君石介绍,目前健康管理师教学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全国有近30个培训点开展培训,近万人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培训。而且健康管理师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公共卫生医师类”。 然而,就现状而言,健康管理师职业远未尽如人意。“养生专家”张悟本、李一的迅速走红与原形毕露,一方面反映了健康管理的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健康管理专业人员的匮乏与良莠不齐。面对这一亟需规范的领域,有关各方已经在积极行动。健康管理师职业的开发与不断规范,体现了国家的积极作为。然而,就整个健康管理产业而言,健康管理师职业需要厘清的问题显然还有很多。 据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分析,从职业的角度看,健康管理师目前呈现以下特点:理念日益得到认可,职业管理仍然滞后;职业活动内容仍处于摸索总结过程中,需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梳理;围绕职业活动的职业技能需要,结合科学研究和职业实践进一步明确和固化;健康管理的理念和认识尚未统一;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 值得一提的是,9月3日,就在2010'中国卫生人才发展论坛召开前不久,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包括王陇德、陈君石、高润霖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2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内的专家委员会可谓阵容强大。相信有关工作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推动下迅速开展。
新探索
健康管理商业模式与人才培养分会场旨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建立符合国情的健康管理商业化模式,培养适应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分享健康管理商业模式成功案例,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商业及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交流了看法。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在会上分享了其在健康管理专业人员能力建设方面的有关思考。他表示,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需要的主要是确认评价和化解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他认为,具体而言,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至少需要九种能力:分析和评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区动员组织和实践能力,政策制定和项目计划能力,在不同人群和文化背景下工作的能力,基本健康管理科学能力,领导和系统思维能力,财务计划和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 上海市卫生局医学科技教育处处长张勘认为,健康管理的目标是全民健康,手段则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社区的全体人群,理应从事全人群的健康管理。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就是社区健康管理理想的任务与模式。因此,应以体检中心为依托,发挥综合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医学服务;以城市社区中心为依托,开展城市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以大型工矿企业医院为依托,开展企业职工健康管理服务;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依托,开展农民健康管理服务;以社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社会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及其人才培养也在医院得到了积极探索。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在会上报告了安贞医院引导和培训高年资护士成为健康管理专业人员的做法。这一做法既能保证健康管理人员的来源和水平,延伸医院服务环节,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也为解决大龄护士的出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或许整个健康管理分会场传达的信息可以借用陈君石院士演讲后的几句话来总结——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健康管理的人才培养在逐步完善;健康管理的需求已经形成;市场是推动的关键。
文◎《中国卫生人才杂志》记者 朱建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