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要在乎员工? |
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于员工的重要性仍然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当企业考虑投资时,对于员工薪资、国家规定的基本福利以外的任何对于员工的投入往往会让位于公司其他方面的投资。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的比重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速度”已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与死,而这一切全部取决于人的因素。 |
美国纽约大学的Baruch Lev教授是研究企业“无形资产”的国际权威,在对标准普尔500强(S&P 500)企业的研究表明,在过去20多年中,平均一个企业的“有形资产”已从70%左右降到了15%左右,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以“无形资产”为企业核心价值是一个现代企业的标志。造就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是“创造力”。 |
企业管理者处于“高危”的临界线上 |
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管理者的“幸福、健康、高效”是让他们能大限度地发挥才干的基本保障。然而,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压力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中国企业管理者增加了更多的疾病甚至安全隐患。在过去的几年中,相继有青岛啤酒前总裁彭作义(2002年、56岁)、大中电器公司前总经理胡凯(2004年、52岁)、爱立信中国公司前总裁杨迈(2004年、54岁)均因心脏病突发辞世,地产巨子汤臣集团汤君年(2004年、56岁)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领袖王均瑶(2004年,38岁)因肠癌病逝。 |
在2004年4月,权威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对国内企业家进行了《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的调查,结果表明,“肠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同时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26.4%的企业家“失眠”。 |
中国企业家的健康状况非常严峻,但是由于我们习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生活方式,在观念上缺乏主动预防的理念,同时,由于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健康管理服务完全缺位,企业管理层的健康隐患至今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
中国企业48%的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 |
据《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的报告,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同时,卫生部下属机构前“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对全国16个省、市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并于2002年7月公布结果表明,北京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5.3%,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原因。 |
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约为1.6亿多。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调理率为24.7%,控制率为6.1%;
糖尿病患病增加。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
血脂异常患病率提高。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
面对日益严峻的员工健康状况,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 |
1、如何有效保护特殊人才,降低精英人才损失风险? 2、如何预防企业员工慢性疾病的发生? 3、怎样降低企业内部流行病传染机率? 4、如何按照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考量公司新人培养及晋升计划? 5、员工健康与工作效益、员工敬业精神、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有多少相关性? 6、企业员工医药费用逐年增长,怎样遏制? 7、投资健康与将来支付高额医药费哪个会更好? |
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社保体系,并提供公司员工相应的医疗保障。然而现有的医疗保障只能满足员工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当员工病了以后才能使用,但是当员工处于“亚健康”状况以及“高危”状况时,该社保体系不能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
在参加医保的前提下,企业在法律上已经没有义务给员工提供更多健康医疗服务。同时,企业为了降低运行成本,一开始并不会考虑增加额外直接投入,为员工提供健康管理计划来减少“亚健康”以及“高危”人群的比例。但是,确在此时,由于员工的低效工作导致公司的损失是大的,终损失还是企业。 |